近年來,教育培訓機構在我國教育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和家長,一些負責人不惜以虛假宣傳手段招攬生源,捏造教學規模、師資力量、培訓成果等信息。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學生和家長的利益,侵犯了其知情權和選擇權,也違反了法律規定。本文上海律師事務所將針對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虛假宣傳行為是否構成欺詐,以及受欺詐人是否有權行使撤銷權進行法律分析,并結合相關法律案例和法條,闡述上海地區的相關法律適用。
一、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虛假宣傳行為構成欺詐的認定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0條的規定,欺詐是指當事人在訂立、修改或者終止合同過程中,以虛假情況或者其他手段,使對方在錯誤條件下作出意思表示,導致合同的成立、效力或者效果發生重大變化的行為。
對于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的虛假宣傳行為,首先需要具備以下要件:
虛假事實宣傳:負責人在社交平臺發布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學規模、師資力量、培訓成果等虛假情況,或者在微信聊天中向當事人通告其子女在教育培訓機構的虛假信息。
目的是招攬學生:虛假宣傳行為的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和家長,以達成招攬學生的目的。
誤導當事人產生信任:虛假宣傳行為足以使當事人產生信任,使其對教育培訓機構產生錯誤的認識和信念。
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由于虛假宣傳,當事人在錯誤的認知下,對教育培訓機構作出了意思表示,比如簽署了教育培訓合同。
導致合同成立或效力發生重大變化:由于虛假宣傳行為,當事人與教育培訓機構建立了合同關系,其合同的成立或效力發生了重大變化。
二、案例分析
案例:甲某是上海某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為了招攬更多學生,他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虛假的教學規模、師資力量和培訓成果。同時,他還在微信上向家長通告其子女在該機構的虛假信息,夸大培訓效果,使家長產生了信任,并在誤導下與該機構簽署了教育培訓合同。然而,實際上該培訓機構的教學規模、師資力量和培訓成果并不符合甲某所宣傳的情況。
在這個案例中,甲某以虛假宣傳手段招攬學生,使家長產生了錯誤的信任,并在錯誤條件下與其建立了教育培訓合同關系。因此,可以認定甲某的行為構成欺詐。
當事人甲是上海某中學高三學生的家長,打算為他的孩子報名參加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的數學輔導課程,以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在尋找適合的培訓機構時,甲通過社交平臺了解到了某家名為"優學教育培訓中心"的機構,并在該機構的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了一篇宣傳文章。
在這篇宣傳文章中,"優學教育培訓中心"的負責人李某聲稱他們的數學輔導課程有超過50位頂尖名師,其中包括多位原北大、清華教授,教學規模達到每班不超過10人,且90%的學生在課程結束后數學成績至少提高了一個等級,其中有不少學生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李某還發布了一些學生的成績單和滿意度調查表,顯示他們的培訓成果非常顯著。
受到"優學教育培訓中心"這篇宣傳文章的吸引,甲通過微信與李某進行了溝通。李某在微信聊天中再次確認了之前宣傳的信息,并且向甲提供了更多關于課程的虛假情況,如虛構了一些學生的成功案例以及培訓課程的特殊優惠等,以便甲的孩子能夠盡快報名參加。
在李某的虛假宣傳的影響下,甲相信"優學教育培訓中心"的課程質量很高,能夠幫助孩子取得優異的數學成績。在誤解的情況下,甲與"優學教育培訓中心"簽署了一份培訓合同,并支付了相應的培訓費用。
然而,當孩子正式開始上課后,甲才發現所謂的頂尖名師實際上只是普通的培訓老師,教學質量和水平并不如李某所宣傳的那樣高。而且,培訓班的實際教學規模遠遠超過了宣傳中的每班不超過10人,導致孩子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
甲意識到自己受到了"優學教育培訓中心"虛假宣傳的欺騙,為了維護自己和孩子的權益,他決定行使撤銷權,請求法院撤銷與"優學教育培訓中心"的培訓合同,并要求退還已支付的培訓費用。
三、撤銷權的行使
撤銷權是指當事人在合同訂立過程中,由于對方的欺詐行為或者其他重大誤解,造成合同成立、效力或者效果發生重大變化時,受欺詐的一方有權請求撤銷合同,使合同恢復到未訂立狀態。
在上述案例中,當事人甲是受欺詐的一方,因為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李某的虛假宣傳行為,甲對"優學教育培訓中心"的情況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和信任,導致甲在錯誤的條件下與該機構簽署了教育培訓合同,并支付了培訓費用。
然而,當甲的孩子正式上課后,甲才發現所宣傳的優秀名師并不存在,教學質量和水平也遠不如宣傳中所述。實際情況與之前虛假宣傳相差懸殊,使甲和孩子遭受了實質性的損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甲作為受欺詐的一方,有權行使撤銷權。甲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撤銷與"優學教育培訓中心"的教育培訓合同,并要求退還已經支付的培訓費用。在法院認定甲的主張屬實的情況下,撤銷權將會得到支持。
撤銷權的行使將使甲回到合同訂立前的原狀,避免繼續承擔因虛假宣傳而帶來的損失。此舉也能對教育培訓機構起到警示作用,促使其遵守誠實守信的原則,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營造誠信經營的良好市場環境。
總之,撤銷權的行使是一種有效的維權手段,對于受到欺詐或誤導的消費者來說,是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途徑。在教育培訓市場,學生和家長應當保持警惕,審慎選擇培訓機構,若遭遇虛假宣傳或不實承諾,有權依法行使撤銷權,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加大對教育培訓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虛假宣傳行為,維護公平競爭和消費者權益的平衡。
四、上海地區的法律適用
在上海地區,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虛假宣傳行為構成欺詐的認定和法律適用與全國范圍內的法律規定是一致的。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中心和大城市,對于保護市民和消費者的權益十分重視。因此,在上海地區,對于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的虛假宣傳行為,法院將依法予以支持受欺詐人行使撤銷權。
五、結論
在上海地區,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虛假宣傳行為對學生和家長的利益造成了實質性的損害。本文通過對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虛假宣傳行為構成欺詐的法律分析與案例研究,明確了當事人因受到欺詐而行使撤銷權的合法性和適用性。
當受到虛假宣傳的誤導,導致與教育培訓機構建立的合同成立、效力或效果發生重大變化時,受欺詐人擁有行使撤銷權的權利。撤銷權的行使可以讓受欺詐的一方擺脫合同,使其回到合同訂立前的原狀,并獲得已經支付的費用的退還。
在上海地區,法律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十分重視,包括教育培訓領域。如果學生和家長在選擇教育培訓機構時遭遇虛假宣傳的情況,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向法院申請撤銷合同并要求返還支付的費用。
綜上所述,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的虛假宣傳行為構成欺詐,受欺詐人有權行使撤銷權。為了確保公平競爭的教育市場和保護學生和家長的合法權益,上海律師事務所呼吁教育培訓機構在宣傳和推廣中遵循誠實守信的原則,不得故意夸大虛構培訓成果,共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②文章觀點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受益服務用戶之目的,如信息標記有誤,請聯系站長修正。
④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發布或轉載任何違法違規的相關信息,如發現本站上有涉嫌侵權/違規及任何不妥的內容,請第一時間反饋。發送郵件到 319898138@qq.com,經核實立即修正或刪除。